服务热线:
18901919522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我国集装箱用钢材国产化率达到55%以上

简要描述: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秘书长史艳秋日前对我国集装箱工业发展状况及钢材需求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一阐述,...

详细介绍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秘书长史艳秋日前对我国集装箱工业发展状况及钢材需求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一阐述,引起与会的钢铁生产企业和钢材贸易商的关注。

  据史艳秋介绍,我国集装箱制造业自1980年创建以来,已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的种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世界第一。

  “集装箱”的英语名称是“Freight Container”,即容器,指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和容积,适合于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装使用的货运容器(亦可简称“Cargo Container”、“货柜”、“货箱”),是运输包装货或无包装货的成组工具(容器)的总称,适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途中换装时箱内货物无需换装,是一种现代化的成组运输工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航运业的迅速发展,集装箱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在全球海上、陆路及航空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得到普遍应用。集装箱运输是人类社会运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单件杂货成组地装入集装箱,在全过程不间断的运送过程中,经由水陆空等不同方式联运,将货物从发货方直接运送到收货方手中,可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货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货主的要求,其在现代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以往任何一种运输方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我国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快速地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集装箱制造业和运输业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货物出口国,对外贸易的90%以上通过海运方式实现;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1年以年递增30%的速度增长,中国在世界集装箱运输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基地和完整的运输相关配套体系,集装箱运输综合能力进入世界大国的行列,已7次连任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航运大国。

  2004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共197.44万只(约256.1万TEU),出口金额51.25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1.36%和32.96%,为我国集装箱年出口的历史顶配水平,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在92%以上,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大国的地位。根据商务部有关统计,在我国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排行中,集装箱位居第11位。仅次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家电、通讯设备等大宗出口商品。2005年在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趋缓的大市场背景下,我国集装箱出口达到232万TEU,出口创汇58.04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4.41%,金额同比增长13.25%。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相当强的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集装箱生产线的能力,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开发能力逐步的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0多项。企业管理上的水准快速提升,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通过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造箱用的材料和配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大部分自给。有关标准化工作也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ISO/TC104的赞许。

  我国集装箱企业的产品不停地改进革新,生产的种类包括国际标准和非国际标准的普通货物集装箱、特种货物集装箱(保温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地区专用箱、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新产品900多个规格品种,能够完全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通用及特殊货物的任何运输需求,质量获得广泛好评,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新产品为全球市场提供陆路运输装备服务开拓了新的领域,为我国集装化的现代运输行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已变成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我国2005年集装箱出口量再创新高。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共2 047 963只(含中间集装容器,英文缩写IBC,也有称之为托盘箱,共489 405只),出口金额58.7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3.7%和14.6%,为我国集装箱年出口的历史顶配水平。扣除中间集装容器,我国集装箱产销量约为232万TEU,同比下降4.41%,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在96%以上,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国的地位。根据商务部有关统计,在我国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排行中,集装箱仍然位居第11位。

  谈到集装箱用钢材情况,史艳秋秘书长说。90年代以前,我国的集装箱钢材全部从国外进口,所用钢材主要是耐候钢(一种特殊合金钢、具有强度高,耐大气及海洋腐蚀的特点)热轧薄板(牌号为SPA-H),热轧中板(牌号:SPA-H、SM490A),不锈钢(牌号:SUS304、SUS410、SUS316L)。95年以后,我国主要钢铁企业宝钢、武钢研制成功集装箱用钢材,随后广钢、珠钢、鞍钢等企业纷纷进入集装箱用钢材生产。现在的集装箱用钢材的国产化率已达55%以上。

  在分析2006年市场及集装箱用钢材具有发展前途时,史艳秋指出:我国集装箱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际贸易量的稳定递增的有力支持。

  国际集装箱市场的需求取决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水平,航运市场的景气程度,旧箱更新量,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的箱位量以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和供应等几个维度的因素。

  英国克拉克松公司预测,2006年起全球集装箱班轮运输将供求失衡,今明两年世界集装箱运力的升幅分别为12.7%和11.4%,而同期的海运贸易量的增加量为10%和9.8%。目前,运力过剩在国际航运市场已有所反映,如,从2005年秋季到2006年2月间,亚/欧航线的集装箱运费已经下跌了30~40%。世界级的船运公司的大规模并购,以及为了保持其市场占有率和载货率而削价揽货使航运市场的经营环境趋于恶化,此外;大量的、超出市场需求的集装箱船舶投入运营也对航运市场跌入低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航运市场环境的恶化必然传导到集装箱市场,引起需求萎缩,竞争加剧。

  据有关国际航运咨询机构统计,2006年交付运营的新船运力大约为85万TEU,高于2005年80.7万TEU的水平,但是,船东是否能按常规为新船配置足量的集装箱,仍有待观察。目前,航运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形成一个普遍现象,即超大规模经营、现代化的箱运管理、集装箱周转率的增加、造箱和租箱成本的提高使船运公司集装箱配置量呈下降趋势。因此,较高的新船交付量不一定带来集装箱订单的高增长。此外,与大量新船投入运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全集装箱船发展相对较晚,达到报废期的船舶多为数量不多的2 000TEU以下的小型船舶,基本上没有大型船舶。这些老旧船普遍航速低、载箱量少、集装箱周转率低,淘汰这批船对缓解目前的运力过剩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今后几年内,若无法合理控制新造大型船舶的增长数量,与国际贸易保持同步增长,单纯依靠退役船舶调整市场供需失衡,几乎难以达到目的。

  运力过剩、租箱费率的降低使得老旧集装箱退役和更新提到了箱东的工作日程。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即使该项需求不能为市场增加大量订单,至少可以缓解集装箱生产企业堆场的压力,为今后市场的回暖创造条件。

  2004年新箱产销量创下了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05年国际航运业市场趋于疲弱,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2006年或许将成为中国集装箱行业的调整年。油价、钢价、木地板的供应及其价格(近期,菲律宾泥石流灾害将对国际木材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政策调整(取消钢材以产顶进政策等)、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禽流感等诸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以及严重超过标准的产能、产品质量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将制约我国集装箱行业的健康发展。因势利导,主动采取一定的调整是必要的。2005年12月由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召开的“关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对策研讨会”以及会后发表的“公告”开启了行业沟通、调整的大门,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国集装箱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合分析各种制约因素, 2006年将是国际国内集装箱市场的调整年,集装箱的年总产销量将保持平稳发展。预计,标准干货集装箱的产销量将与去年持平,保温集装箱仍将平稳增长,罐式集装箱将继续保持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未来还有可观的发展空间。总之,对于集装箱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2006年可能是需要艰苦奋斗的一年。怎么来适应市场形势,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或开发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将是各企业面临的课题。因此,调整、创新,保持协调发展应当作为今年集装箱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也是迎接来年发展的必要举措。

  我国集装箱工业历经14年的奋斗,登上了集装箱大国的位置,产销量蝉联13年世界第一。我们始终相信,在国际贸易的拉动下,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蒸蒸日上的带动下,在我国集装箱业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将变成全球集装箱强国,为世界集装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2006年,我国集装箱产业将得到逐步发展,对钢材的需求量将明显增长。史艳秋秘书长说,愿我们的钢铁生产企业能抓住市场机遇,开发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集装箱用钢材,打造出中国的集装箱用钢材的名牌产品。